找到相关内容3570篇,用时6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名僧与山水的对话——试论慧远对山水诗的影响

    的论述:   夫神者何也?精极而为灵者……神也者,圆应,妙尽无名,感物而动,假数而行。感物而非物,故物化而不灭;假数而非数,故数尽而不穷……推此而论,则知化以情感,神以化传;情为化之母,神为情之...颇有一番因缘际会的,其因缘起于见王师力坚大著《南朝唯美诗风——由山水到宫体》第一章,在介绍游仙诗过渡为山水诗时曾提及:此时期并严谨的文论,而是以绘画的理论旁通于文学理论,而此时期的画论是以“传神论”...

    游芳铭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0293893789.html
  • 虚云老和尚对永明延寿思想的继承与发扬

    一心念佛,万缘放下,取舍两忘,是布施波罗密。一心念佛,诸恶消灭,万善从,即是持戒波罗密。一心念佛,自心柔软,嗔恚不起,即是忍辱波罗密。一心念佛,不休不息,永不退转,即是精进波罗密。一心念佛,诸乱想...讲经说法,世出世间,头头是道,随处,随处念;有念有生就不是了。”[[30]]这与永明延寿“举一心为宗,照万法如镜”的思想显然是一脉相承的。   戒律则是诸宗共基,诸佛诸祖无不视戒律为佛教的生命...

    黄公元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194093.html
  • 虚云茶诗的修行智慧直解

    尚说的“上焉者一念永歇,直至,顿证菩提,毫无罗索。”[[25]]上根者当下斩断无明。这里所讲的上根者并非指解悟能力的高明,而是指能一心行去,无明妄念少者。很多人都能够很快解悟到“断除无明”、“直用...生出妙用。执着于任何一物,用出的只能是“小用”,就做不到任运随缘,圆融即从而。最需说明的是,禅宗说空说有,说破说立,无非随顺机宜。“自性”即是空性,并非一个实有的事物在观照,正因为“”,它才可以...

    冯天春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594107.html
  • 大慧宗杲“话头禅”理路钩沉——以《大慧书》为线索

    求。   ▲“此心有实体……无时节,今,圣,失,乱,死,亦湛然之名;亦湛然之体,亦湛然之用;亦恁么说湛然者,亦恁么受湛然说者。若如是见得彻去,径山亦不虚作...。而其心,谓此心非离真而立处,立处即真也。”。   最后一段,可视为是对上两段的总结。这里是认为,不应视依托六尘的心为真心,这样起对真心的认识是错误的——此已是妄心:真心则是“所住”,与此特征...

    袁经文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8020395194.html
  • 心智的培养

      静态方面我们根本没能体会到事物的生灭变变化,原因出在哪裹呢?从经典裹面,找到了答案。一个叫安提遮裹的居士,请问文殊菩萨,他说:我也知道,诸法因缘和合的道理,但是我为什么证悟不到这个理呢?仍然遗...给我启发很大。人在这遍土地上本身就是横着走的,但绝不是一种无法天的横行霸道。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,一个人如果能够质直袒澹,仁智礼信,就会变成大人,变成天人。但是一个人如果竖着走的话,意义又有点不一样...

    道隆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6303095482.html
  • 《浮山志》第三章:人文景观

     前住山瑞公禅师为说四偈   七十四年,俯徇世缘,会圣岩下,饥餐困眠。归去时节,如高空月,应现十方,光明洞彻。撒手便行,一路坦平,东去西去,步步。更无可说,重重漏泄,木马嘶风,泥牛吼月。   思上...吴怡熙老、曹史忌、黄安时。   (注:此刻在金谷岩殿后石壁上,长2.2米,宽1.3米,字体为行书,三大字字径为0.33米。题于公元1119年。) 伏见本岩先有释迦罗汉木座,年久深坏,谨化到远近信心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111095802.html
  • 《浮山志》第六章:艺文

    座阶平。   碧桃翠竹闲清画,  虎穴龙湫锁化成。   水月道场声色里,  谁能端坐学。   五   谁将彩笔替寻真,  吼石吞云别置春。   史隐不须怀部使,  卧游今且付闲人。   岩名六六...巨舟泛沧海,  帆樯出没风涛随。   我有境临西麓,  一丘一壑曾跻。   新旧两志苦难得,  孤本传惜跛师。   方今艺苑征文献,  垂老见闻安敢私。   浮山得名应已早,  袖珍结构穹精巧。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111095803.html
  • 中国佛学精神的中土文化之根

    两者不可同日而语,佛教优于儒道。这些都表明了佛教在三教关系中发展的一种新态势。   在南北朝时的三教之争中,尤以佛道之争最为激烈。佛教与道教,既有理论上的分歧,例如佛教讲“无我”、“”,道教讲“真...守为,意名为,是清净无为也。”④“安般守意,名为御意至得无为也。”将安般守意与道家对清静无为的追求联系起来。比安世高稍晚一点来到中国的汉代译经大师是支谶,他主要译介的是大乘般若类经典。在其译出的《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8335396352.html
  • 关于摩诃衍禅法的几个问题

    41]   摩诃衍认为,修习禅法,看心是必要的。透过看心,可以做到不思不观,就能离一切妄想杂念。[42] “看心”是北宗禅的一个重要修习方法,神秀在《大乘方便门》(S. 2503)中就强调“...“想”的圆满状态。所以,对莲花戒而言,得出摩诃衍观的观念只不过是指全盘否定思想及精神活动之结论,实乃自然不过,就更不要说由此所的善行了。那只是如石头一样完全停止意识活动,永不能自生死流转中得...

    杨富学 王书庆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22051597090.html
  • 益西彭措堪布:佛说无量寿经讲记(十)

    摄受,就一定能悟入佛的知见,所谓“花开见佛悟”就是这个意思。   从总体上看,哪一尊佛跟这个世界的众生最有缘、最能摄受他即解脱、登不退地呢?那当然是阿弥陀佛!所以释迦佛有...返回目录 益西彭措堪布:佛说无量寿经讲记(十)   丙三、叹问义大   于是世尊告阿难曰:云何阿难,诸天教汝来问佛耶?自以慧见问威颜乎?阿难白佛:有诸天来教我者,自以所见问斯义耳。 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益西彭措堪布|佛说无量寿经讲记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4/03/100500325692.html